February 2, 2021 · 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摘记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 立场决定观点
- 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长足地改变了自己和当时的境况
- 思维定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这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的窗口。而思维转换的力量也正是定式改变必需的力量,无论这种转变是立即发生的,还是经过计划缓慢进行的。
-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 我们不可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背法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
- 个人魅力论之所以让大家趋之若鹜,就是因为它号称能够让人们跨过事物成长的自然过程,迅速而轻松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成果丰硕的圆满人生。
-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 如果学生不肯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不肯让老师知道他的真正水平,那么绝对学不到东西,也就不能有长进。而且伪装实非长久之计,总有被拆穿的一天。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 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 许多人在家庭或婚姻中只知机械式地付出,或者拒绝付出和分享,可能正是由于他们从未体验过拥有,而且缺乏自我认同和自尊。
-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
- 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
-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
-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 “成熟模式图”(Maturity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 生理上无法独立(瘫痪或残疾)的人需要别人帮助;情感上不能独立的人,其价值和安全感都来自他人的看法,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便会极度沮丧;智力上无法独立的人需要他人帮忙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
- 只重独立并不适于互赖的现实生活。只知独立却不懂互赖的人只能成为独个的“生产标兵”,却与“优秀领导”或“最佳合作者”之类的称呼无缘,也不会拥有美满的家庭、婚姻或集体生活。人生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单枪匹马实现最大效能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 我们如果不能客观地考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不能理解他人感知他们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因此我们无意间就会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内心却还觉得已经很客观了。
- 如果我们仅仅通过“社会之镜”(SocialMirror),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定式来进行自我认知,那无异于从哈哈镜里看自己。
-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 消极被动的人还会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卫的姿态。心情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
-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 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进而思考应该如何回应,这种更宽广的视角反映的就是可以提升和激励所有人的态度价值观。
- 采取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对于培养七个习惯来说也不例外。本书的其余六个习惯,都以积极主动为根基,而每个习惯又都会激励你采取主动,但是如果你甘于被动,就会受制于人,面临截然不同的发展与机遇。
- 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
- 人与人的地位、财富、角色与人际关系不尽相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的关注圈可能会小于影响圈。(见图37)这说明此人由于自身的缘故,在情感方面缺乏远见和判断力,消极而又自私,全部精力都放在关注圈内。
- 有人误以为“积极主动”就是胆大妄为、滋事挑衅或目中无人,其实不然,积极处世者只是更为机敏,更重视价值观,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 原则制约我们的行为,顺之则产生积极效果,逆之则导致消极后果。所以说我们在享有选择的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就好像“拾起手杖的一头,也就拾起了手杖的另一头”。
- 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那是人力无法企及的范畴,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必然后果。
-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就仿佛被毒蛇咬后,一心忙着抓蛇只会让毒性发作更快,倒不如尽快设法排出毒液。
-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 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知识、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响圈内,改善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改善三者之间的平衡,三者的交集越大,就说明我们对于习惯及其原则的修养越完善,就越能够以崇高的品德实现平衡而高效能的生活。
第四章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东西。因此,我们务必盯紧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 当我们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生活将会不同。头脑中要时刻牢记:每天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务之急是什么。如果通往成功的梯子一直搭错墙,那每一次行动无疑加快了失败的步伐。
-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Creation)。
-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则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 人类的自我意识天赋是积极处世的基础,另两项天赋,想象力和良知,则使我们能在生活中发扬积极精神,施行自我领导。
- 想象力能让我们在心里演练那些尚未释放的潜能;良知能让我们遵循自然法则或原则,发挥自己的独特才智,选择合适的贡献方式,再有就是确定自己的指导方针以便将上述能力付诸实践;而想象力、良知、自我意识的结合则能让我们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承袭了许多来自他人的“人生剧本”,因此更确切一点说,我们是改写,而不是编写人生剧本,即对已有思维的转换。当我们认识到人生剧本的低劣以及思维定式的低效,就会积极地加以改写。
- 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 确立了个人使命宣言之后,我们就能随机应变,不必带着成见或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也不必因循守旧地给各种事物定性分类,这样自然能保持一份安全感。
- 许多心智或情感疾病都是由于失落感或空虚感作祟,而标记疗法可以帮助病人找回生命的意义与使命感,以祛除这些感觉。
- 一个人的安全感一定介于极度不安全和极度安全之间,前者说明你的生活总是被变化莫测的外力所干扰和左右,后者说明你对于自己的真正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 如果我们获取情感价值的主要来源是婚姻,这段关系会成为我们的支柱。太重视婚姻,会使人的情感异常脆弱,配偶的态度举止、新生儿降生或经济窘迫、工作晋升等变化都会成为沉重的打击。
- 以工作为中心只知埋头苦干的“工作狂”,即使牺牲健康、婚姻、家庭与人际关系也在所不惜。他的生命价值只在于他的职业或工作——医生、作家或演员……正因为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都以工作为基础,所以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任何妨碍工作的因素都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感;他们的人生方向取决于工作需要;而智慧和力量也只限于工作领域,无益于其他生活领域。
- 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或其他因素的干扰,综观全局——工作需要、家庭需要、其他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决定的可能后果,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正确的选择。
- 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职责或使命,他人无法越俎代庖。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仅止于一次
第五章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 有效管理是把握重点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 除了自我意识、想象力和良知之外,想要真正实现成功的自我管理,就必须发挥人类的第四大天赋——独立意志。独立意志指的是做出决定和主动选择,并根据这些决定和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有了独立意志,我们就可以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听命,而且在发挥其他三大天赋拟定出计划之后,就能够积极实施这些计划。
- 换言之,如果你能够成为高效率的自我管理者,那么你的自律就是由内而外形成的,是独立意志的具体表现,你所信奉与追随的就是内在的价值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要旨。有了独立意志和诚信人格,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以及情绪,服从这些价值观的约束。
- 若要专注于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